DC将肿瘤抗原以pMHC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位于T细胞表面的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二者结合后,CD8和CD4分别识别DC表面的MHC I 和MHCII类分子,并结合于MHC分子的非多态区域,增强TCR与pMHC的结合及TCR 的信号转导。T细胞表面的TCR是特异性识别抗原肽的“主要受体”,而CD4、CD8对 TCR的抗原识别和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起辅助作用,故也被称为TCR的“共受体 (co-receptor)”,T细胞的活化依赖 “TCR-pMHC” 和 “CD4-MHCII/CD8-MHC I ” 两组“受体-配体”的共同作用,即“双受体”。
TCR与抗原肽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导致CD3细胞内段“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模体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 ) ” 序列的憐酸化,并启动细胞活化的分子级联反应,提供了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然而,T细胞的活化需要T细胞与APC之间持续而密切的相互作用,TCR与pMHC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 不足以维持二者的紧密联系,所以细胞间黏附分子的作用至关重要。
整合素家族的 CD2/CD58 和 LFA-1 (leukocyte function antigen-1)/ ICAM-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是两组重要的黏附分子:CD2表达于几乎所有T细胞表面,CD58表达于大多数有核细胞及红细胞表面,而LFA-1和ICAM-1在T细胞和APC表面均有表达。黏附分子的作用使得T细胞与APC两者的细胞膜进一步靠近,形成“免疫突触(immune synapse)”,这种结构的形成有助于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共刺激信号)的传递。共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由T细胞和APC表面的多对共刺激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CD28/CD80/CD86是最早被证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组共刺激分子。CD28是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受体,其相应受体为APC表面的B7-1 (CD80)和B7-2 (CD86)。CD28表达于所有T细胞表面,而 CD80/CD86仅表达于DC及其他活化的APC,如巨噬细胞、B细胞表面(图1-3)。
“双信号假说”在1970年被首次提出,该假说指出:在共刺激信号存在的条件下,TCR 与 pMHC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可有效激活T细胞;而在共刺激信号缺失的条件下,TCR与 pMHC的结合将会诱导相应特异性T细胞的“失能(anergy)”。“双信号假说”强调了 “共剌激信号”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初步揭示了人体免疫应答的复杂调控机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肿瘤局部及其他条件下兔疫耐受的产生。
免疫密码是集合细胞免疫疗法等有关肿瘤免疫治疗内容的平台,供患者学习浏览,提供最新的资讯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