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中国更是胃癌大国。2020年,全球有108.9万人新诊断为胃癌,其中中国有47.9万人,占将近一半;同年全球有76.9万人死于胃癌,其中中国有37.4万人,同样占近半。
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31%,在早期发现的情况下,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早期胃癌患者仅占全部患者的10%-20%。多数情况下,当出现明显胃部不适症状时,患者已经进入中晚期,此时再治疗就相对困难了。
对于中、晚期的胃癌患者来说,手术联合辅助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导致预后差。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来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已经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利用其自身的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在胃癌领域,免疫治疗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免疫治疗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如促进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等。这些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可以识别并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的特殊抗原上,从而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免疫治疗还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达到治疗效果。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发生凋亡或坏死。此外,免疫治疗还可以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等介质,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 调控肿瘤微环境
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状态,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解除免疫细胞的抑制状态,使其重新恢复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目前,针对胃癌的免疫治疗药物主要包括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其中,PD-1/PD-L1抑制剂已经成为胃癌一线治疗的主要用药,其在多个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而CTLA-4抑制剂则主要应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其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例如,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将改造后的T细胞注入人体内以攻击特定靶点的技术。虽然目前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成功应用已经证明了该技术的前景。此外,还有双特异性抗体、溶瘤病毒等新型免疫治疗策略正在不断涌现,为未来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对胃癌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实践的积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技术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之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